雞丁的症狀: 夜間發燒, 最高到39.4c (1/25, 1/26晚上)
發燒時, 四肢無力; 退燒時, 活力無窮
食慾明顯變差
非常, 非常黏人
1/25 晚上,
雞丁異常安靜
時而蹲在地上, 不發一語; 剛開始還以為是在培養嗯嗯的情緒
發現不是, 還一度以為他愛睏
結果都不是,
是 "發燒"了~
但是, 除了體溫高了點, 完全也沒鼻塞或流鼻水的現象
所以, 爹地還一度以為是 "感到風"造成的~
不以為意
隔天, 幼稚園Outing day
一早起來, 精神特好!
當然我也不以為意, 就款一款樂樂的東西之後...就出發去~
除了精神特好之外, 他其實異常黏人 (因為during past 2 days 沒有黏人的反應~~)
一整個早上活動下來,
他除了黏T T, 還是黏T T
除了很愛玩玩土, 撿石頭, 摘葉子, 看蝴蝶之外
他就不愛跟大家"混"在一起~
我還跟爹地說 "樂樂自我的特性還蠻強的咧, 團體活動完全不愛~
還蠻符合, 我看 "你的一歲孩子" 一書中, 所敘述的情況呢"
不過當晚, 樂樂又發燒了~
有點燙, 不過一我們家老爸的個性是 "不隨便跟醫院, 診所交好"的情況
我只好一直量測樂樂的體溫,
並跟他一起禱告, 希望身體裡的小天使趕快好起來, 然後把病毒小魔鬼給快快趕走
那晚, 我是用我的手臂是環繞著樂樂的頭睡的~
心想, 如果他的體溫直線上升的話, 我應該會被燙醒吧~
就這樣, 樂樂靠著自己的抗體跟病毒奮鬥了一晚
1/27當天, 我因為早上要開會..
中午回家時, 樂樂狀況挺OKAY~
但, 可能因為身體不適而有些些挑嘴
除了拗了點的個性引起爹地的不悅之外
看起來, 就跟平常沒啥兩樣~
1/29
爹地發現, 左耳後有小疹
我不以為意
早上 10:30 , 伊齊老師call 說發現樂樂肚子有小疹
我還說, 我回家會多注意
12:00, 伊齊老師再來電
聽姨媽說樂樂前幾天有發燒, 叮嚀今天出疹子有可能是 "玫瑰疹"喔
唉呦~~
真虧是有幼教經驗12年的老手,
老師不說, 我們還真不知樂樂的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因為 "玫瑰疹"呢~
感謝感謝, 再感謝~
所以, 回家要繼續觀察樂樂的狀況囉
其他新手媽媽的經驗:
六年三班: 嚇壞新手媽咪的玫瑰疹
~摘自網路資訊~
嬰兒玫瑰疹 急煞父母心
常出現在三歲以下幼兒的身上, 多數是由大人經由口水傳染給幼兒,
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以症狀治療為主。
文╱蔡洪瑩
如果幼兒發燒生病是上天對父母或孩子的試煉,那麼嬰兒玫瑰疹應是比較讓人可接受的結果,然而心急的父母抱著孩子因高燒一天看好幾次醫師,卻是嬰兒玫瑰疹最常見景象,主要是因為醫師往往得等寶寶退燒後,疹子出現才能確定診斷,所以家長們便在疾病初期飽受煎熬。
嬰兒玫瑰疹與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非典型猩紅熱、感染性紅斑(紅頰病)並列為常見的出疹疾病,又稱第六疾病,和另五者最大的區別是皮膚上疹子出現的時間。另五者都是急性期發燒的當時,就會有皮疹表現,嬰兒玫瑰疹則是退燒後,才出現皮疹。
三分之二的嬰兒玫瑰疹是由第六型人類疹病毒(HHV-6)引起,四分之一的病例是由第七型人類疹病毒(HHV-7)引起,剩下的可能由其他病毒引起。絕大多數的嬰兒玫瑰疹發生在三歲以下的幼兒,又以六至十五個月大時為高峰期,因為寶寶在六個月大之後,由媽媽傳給他的抗體已幾乎消失,所以在此時最容易感染而產生症狀。若單純由第七型人類疹病毒感染產生的嬰兒玫瑰疹好發的年紀會比較大,可以遲至兩歲以上。因為嬰兒玫瑰疹並非只有一種病毒可以引發,所以在很少的情況下,可以重複發生。
嬰兒玫瑰疹通常不是病患互相傳播,而是由無症狀的大人經由口水將病毒散佈給這些幼兒造成。這些病毒進入寶寶的口腔、鼻腔或結膜後,接著將出現症狀。一般來說,一開始它可以有非常輕微的流鼻水、喉嚨發炎、結膜發紅、眼皮腫,或是在頭顱後側摸到小小的淋巴結,但這個時期常輕微到不會引人注意。一旦發高燒才開始讓家長警覺。
典型的表現就是反覆高燒,平均是攝氏卅九至四十度,一天大概三至四次。高燒時,孩子會比較沒食慾、有點沒精神、比較黏人,但是一旦燒退,又開始生龍活虎、活蹦亂跳。通常除了發燒沒有明顯的症狀,連身體檢查也大致沒問題,頂多喉嚨會看到發炎、發紅的現象。有的孩子會合併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加,或大便稀糊。五%至十%還有可能合併熱性痙攣,這也是嬰兒玫瑰疹偶爾需要住院的情況。
另外,日本Nagayama醫師發現在亞洲地區嬰兒玫瑰疹有時會在喉嚨懸壅垂及軟顎的交界處出現潰瘍,會讓醫師誤以為是腸病毒感染。在反覆高燒約三至五天後,大部分患者症狀驟然停止,偶爾以廿四至卅六小時溫度緩降的方式結束,而玫瑰色的皮疹在燒退當時,或燒退十二至廿四小時後,開始出現在軀幹上,再延伸至頸部、臉部、四肢的近端,淡紅色的疹子微凸、不會癢是它的特色,疹子出現的第一至二天較明顯,之後逐漸自行退去。
看到了疹子,答案也就揭曉,疾病症狀也已近尾聲,且嬰兒玫瑰疹並無太大的後遺症。坊間傳聞秋天及春天是嬰兒玫瑰疹好發的季節,其實一年四季都見得到。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治療也以症狀治療(如:退燒藥、水分營養補充)為主,只須在初次發燒時,請小兒科醫師幫忙,若孩子退燒後,活動力不錯,又是好發的年紀,有時只需多檢查有無尿路感染的可能,剩下的就只有等待其病程結束,千萬不要逛醫院,有時可能只是得到更混淆的答案,更讓父母心急又抓不著頭緒,而且也增加就醫時,孩子二度感染的危險。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作者﹕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 湯仁彬
「玫瑰疹」是常見的一種幼兒病毒感染疾病,會出現發高燒,溫度可高至攝氏39至40度,通常持續3或4天,也可能有輕微咳嗽、流鼻涕之類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檢查起來沒有明顯特徵,這種最大特性是當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時,往往也是發燒漸退時,由身體到頸部出現許多細細的小紅疹,所幸疹子特徵為不會癢,小寶寶不會因癢而鬧情緒。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開始起於軀體,疹子向臉部、四肢延伸,此時小寶寶沒有任何不適現象,大約1到3天內疹子會自動消失,身上不會像得麻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屑現象。
治療方法?預後如何?有無危險性?
基本上,正常嬰兒得到玫瑰疹,不會有任何併發症,不會發生腸胃道、中樞神經、血液系統、呼吸系統等的併發症。但對扺抗力較差,受到免疫抑制的幼嬰,則可能有較重併發症。嬰兒玫瑰疹對醫師來說為診斷及治療上挑戰,對家長來說帶來的是疾病初期不安及慌亂。在醫學上,許多類同疾病均會發燒及出疹,如川崎病、麻疹、德國麻疹、腸病毒、腺病毒、鏈球菌、葡萄球菌等,隨著病情不同,最後各自有不同診斷及治療規範。在疾病初期未能確定究竟是何種疾病前,父母要求的是診斷確定性,嬰兒玫瑰疹的治療是採取症狀治療,抗生素治療不會改變疾病過程,對單純性嬰兒玫瑰疹沒有益處。當症狀發展出高燒合併中耳發炎,或白血球升高,此時可給予口服抗生素。
大多數嬰兒得到玫瑰疹,因沒有嚴重副作用,故不需特別嚴格的預防措施,也沒有預防疫苗。但注意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加強住家個人衛生,尤其需要勤洗手,並要確實以肥皂洗手,再用擦手紙擦乾,以達到清潔、消毒功效。保持環境清潔尤其重要,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最重要是避免涉足公共場所,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以防感染他人,這是日常生活的一環。